我认识了一个人

2020-02-27 19:03:53 作者:余城

我陪刘而去买窗帘,给那户没租出去的房子。没租出去的房子朝里不朝河,对楼住着一个精神病,精神病每天都蹲在飘窗上拿望远镜看他家,一边看一边记笔记。刘而偶尔走进去,精神病也没反应,不着急记也不因被打扰而生气,很有自己的节奏。精神病一般人惹不起,看就看吧,买个窗帘挂上,买那种没有任何花纹的,刺眼的。刘而蔫儿坏。

附近有一条穿过城市的河,他家住在离河最近的那栋楼,我量过。整个13楼都是他去世的父母留给他的,他租两户,住一户,还有一户租不出去了。一起做地铁的时候我问过他,你不缺钱怎么饿成这样。他告诉我,不是饿的。“病的?”我眯着眼睛,看着对面座位脸蛋颇为清秀但估计有两个刘而重的胖姑娘随口接到,虽然我觉得刘而没病。刘而笑了,腮上的肉微微嘟起来,“不知道欸,脸和胃必须胖一个,而且只能胖一个”。

这一条街都是卖家居用品的,包括西街中央偏左的大商城也是个家具城。我转遍了,两家是专门卖窗帘的,三家布艺专营,还有四家有窗帘卖。非常符合规律,大家很有默契。买窗帘主要不是因为精神病,而是因为那户租不出去的房子有人想租了。秉着对租户负责的态度,房二代亲自来买窗帘,在窗帘专营店买了两匹高档的藕粉色缎面窗帘,没有阳光都刺眼睛那种。两匹窗帘和租户一个月房租差不多价。我很迷惑,何必呢。

我怎么知道他叫刘而的?瞎说的。

我的直觉还是很有用的,多亏我决定认识刘而。正是因为认识了他,我才有机会去他家,才有机会大开眼界。我分不清那些所谓的风格,材质,以及玄妙的莫兰迪色系,XXX色系,就只能用我匮乏的词汇去描述一下神奇的刘而世界。一进门面对一个博物柜,原本应该放古董艺术品的地方,在这全是书,古董书,珍本孤本真正的典藏本,就这么随意搁着呢。博物柜靠墙的一边,放着鞋柜,鞋柜里一堆书,漫画绘本草稿乱七八糟。

第二天又回来了,街道上空空荡荡,没有车,没有人,没有葫芦形的乐器盒,没有遗留的柿子。观众只能低着头数砖缝里的土。

我们家这片居民区多少年发展下来,也没有任何发展。刘而父母没什么亲人,母亲有一个双胞胎弟弟机缘巧合被国外一户人家领养,已经没得消息,父亲只有一对父母住在老家不想离开。那么当初是什么促使二人买下了荒芜河边的一整层房子,刘而也不懂。他啥也不懂,不懂那租户听说对楼有个精神病,为啥更兴奋了。那岂不是正好,租户和精神病有了彼此共同的世界,何其幸运。

可惜了。没有车辆的马路让司机们太放肆……刘而在人行道上没走几步,钥匙掉了,他就蹲下去捡,真是放肆,车子转弯时没看到他。车里的说说笑笑,摇头晃脑,亲亲热热,突然间变成了车外的一滩木须柿子,和一个观众。

观众跑了。

卧室和侧卧也都是书,区别在于,大卧满屋子矮柜,侧卧是抵着房顶的组合柜。大卧的矮柜把屋子隔得像个迷宫,蹲着走应该就可以小小的体验一下欧洲城堡里的园艺迷宫之风采,更何况入目全是书。这个屋子里也满地垫子,因为人蹲累了可以坐着,书看困了可以睡着。侧卧的顶棚组合柜整个围了一圈,也是刘而最正常的房间,中间放个桌子,用来办公,没错,刘而竟然有工作。

2020年2月11日,我低头坐在空无一人的十字路口拐角,一抬头就看到了马路对面的刘而,那一瞬间我就决定认识他并把他写进小说里。那段时间正在构思一篇中篇小说。我写东西总是喜欢顺到哪写到哪。说好听点就是形似王家卫,字里行间充满支离破碎,疏离冷僻的艺术气息;说难听点就是挤不出来字硬挤。我个人认为我的作品比较难听。

右转进到客厅,本该放电视的地方是一面大白墙,用来投影,客厅中央放着一个扁的不规则的大理石桌,刘而说他花了石桌一半的价格让几个师傅一起把它弄上13楼来,除了这个石桌就是毯子和抱枕,没有一个大块儿毯子,最大的那个也躺不下一整个刘而,抱枕奇形怪状五颜六色风格各异,然后就没有什么好描述的了。因为除了这些就只有书了。281本书堆在各个角落,摊的扣的交叉的,堆在那些毯子抱枕还有大石桌上,我可喜欢摆这些书了,就跟搭积木似的。

刘而平时就在客厅睡觉,因为卧室没地方呀。衣柜放在厨房,厨房从来不做饭,没有外卖的时候他就去饭店,懒得去饭店就囤一堆不会产生异味的食品,比如速冻汤圆,面包,蛋糕,水果(当然不包括榴莲之类)。还好这些年有外卖了,但是那户租不出去的房子租出去以后,他就没地方吃饭了,我问他怎么办,他说蹲在楼梯口也不错。

刘而家楼下有个小广场,拥有附近所有小区最齐全的健身设备,以及一个沙坑,一个组合滑梯,甚至连秋千都有轮胎秋千河马秋千四人秋千。开发商心中颇有布局,可惜这楼区一点也不繁荣,可惜大家散步也不会散到另一个小区里,没几个小孩知道这个小天堂,知道的孩子没有大人带也没法来。不过,小孙子总来。孙子大名叫刘行孙,孙行者的行孙,巧了,还和刘而一个姓。小孙子喜欢听刘而弹阮,俩人经常在楼下接头,一般是小孩去河边大喊“而子,下来。”刘而回复“孙贼,等着。”小孙子就伴随着阮乐玩耍或是在沙坑里睡觉,饱受艺术熏陶。28岁的刘而和8岁的刘行孙玩儿得合拍。

胖姑娘一听这话也笑了,显出右脸的酒窝,俩人笑得莫名其妙,我分不清这笑是什么属性。刘而的头映在对面车窗,刚好挨着姑娘的脸,地铁准备进站时,广告牌上的光照得两张脸扭曲恍惚。我看呆了,后面的事就不记得了。也可能只是困了。

我一眼就看透刘而了,透过他的衣服看透了他的肋排,皮包骨头。脸上还算有点肉,可能是婴儿肥。一个搞笑的圆头吊在身子上,肩上还背着一个葫芦形的乐器盒,我猜是阮。刘而穿着一身黄,黄色的连帽卫衣,看不清材质的黄色阔腿裤,黄白相间的鞋,戴着黄线耳机。我很迷惑,那裤子是哪买来的呢。

相关阅读
喜欢一个有对象的人,是什么感觉

文|未必不善良 我喜欢你,像风走了八千里,不问归期。 01 “我们以后还联系吗?”我仰头问他。 他深吸一口气,转过身来:“我们以后还是别再联系了吧,就这样吧,对不起。” 我捂着胸口,剧烈的喘息着,感到前所未有的窒息和疼痛,像被别人勒住了脖子,喘不过气来,心就像被锋利的匕首狠狠地刺了进去,剜了一刀,残缺不已,缺口正汩汩地流着血。 没想到,我还是这么在乎他,眼泪刷刷刷的流了下来。可是,他已经有了...

回到那年的散场,好好说一声再见。

当记忆的指针回拨到那年,我们的开场也如大多数校园剧的第一幕镜头,兴奋的期待而去寻找自己的名字会出现在哪个班级的列表里,我们与电视剧的剧情可能不同的是他们的名字贴在校园的布告栏,而我们只是简单的贴在教室的玻璃窗,一个个探头寻找的身影构成了那时最热闹的场面,如遇到一起从小学升上来的同学也会自然的问句:“你在哪班啊?” 于是在不同的答案中有些人就此错过再次同班的命运,有些人便可以继...

把家人还给我吧

浩荡天地,孑然一身,如今连这身皮毛都保不住了。 少应,你说的补偿,你又能用什么来补偿啊? (一) 苍月只想自己能快点腾云到东极山去。 原因无他,东极山,有她心心念念了五百年的人。 终于让她找到他了。 “折丹上神开门啊,快开门。”天刚擦黑的东极山一时风雨急骤,雷声不断,山神洞天的山门更是被拍得震天响。 折丹披着外衣,撑一把油纸伞把门打开一条缝,从里看了她一样,便侧过身。 苍月只好自己推开山门,...

自此终年(三)

白暮脑子一顿,那句话就脱口而出了,“你是不是喜欢我?”江临略显低沉的嗓音便清清楚楚地传来,“你想起来了。”

毕业一年,我变成了谁?

-“你深圳社保交多长时间了?” -“一年啊,怎么?” -“两年才能买车,五年才能买房。” 那天朋友这样问的时候,我着实愣了一下。 于我来说,生命的进度条,就像一列没有目的地的火车,刚驶离站台,正缓慢的前进,不知道终点在哪里,也不知道会留恋哪一站,买车、买房、结婚和生宝宝,都是非常遥远的事情。 每当看到同辈的朋友带着男朋友见家长,举行婚礼,晒宝宝满月的时候,心里一边羡慕一边胆怯。羡慕他们在这个...

地摊小姐姐和“骗子”

地摊小姐姐和“骗子” 文/绿小洛 我念大学的时候,经常会在周末的时候去做兼职。每当别人问我为什么这么做的时候,我都会笑着说,锻炼自己啊,现在锻炼自己,毕业后找工作就相对容易啊。其实,这是我的违心话,如果可以的话,谁愿意天天在外面乱跑啊?如果不是生活所迫,谁不喜欢轻松安逸的生活呢? 十八九岁的年纪,是个爱慕虚荣的年纪。我也不例外,可是家里经济差,没办法,我就只能趁学业之余,在校外做点兼职赚点外...

五号线的最后一节车厢

1、 从五号线始发站文冲到珠江新城站,一共11个站,大概需要38分钟,杨扬又在7点30分踏上了五号线的最后一节车厢,因为是始发站,这个时间点上车还是有座位的,但是杨扬背着包,没有去找座位而是靠在了对面门的旁边。 杨扬不去抢座位有两个原因:一是从文冲到他公司的珠江新城站,这一路上剩下的10个站上下乘客都是地铁运行方向的左侧门,而他倚靠的这扇右侧门要到珠江新城站才会开启,正好提醒他下车。 以前发...

从前的邻居

60年代,我国中西部的十三个省自治区进行了一场以战略为指导思想的大规模国防、科技、工业和交通基本设施建设,大批支援三线建设的知识分子举家南迁,来到贵州。 小时候,我就是生活在以代号命名的、封闭的、神秘的生产武器的兵工厂里。 兵工厂里所有的一切都是父辈们从无到有、一砖一瓦亲手设计建造的。 我们住的小院儿共有四排房屋,横着三排,竖着一排,每排六户人家,像个“仨”字。我家住在横排的最后一排。 院儿...

言情后花园©2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