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有一个朋友01

2019-10-12 09:29:57

世情

有日各家正欢度国庆,不知谁家袅袅炊烟演变成了浓浓大火,把整栋楼都淹没,一个个七嘴八舌跑出来的人都在哭天喊地,家里刚买的电视机恐怕要完了。

“来待会?”

整个氛围都悻悻的。

有人上前去关心,女人被呛得说不出话,儿子在一旁不言语。

人群中,大家也跟着喊了起来,似乎忘了四楼住着怎样的怪人。

三。

“滚,你就给我买这点够谁吃的?你喂狗呢?”

吃饭时跟我念叨了几次,我便记下了,偶尔听到无缘故的咒骂,倒是也不再稀奇,只替人叹息。

楼下新搬来一对母子,来的那日正赶上小区环境整改,基本上整个小区的人都为母子俩人送去了注目的关怀,只是这关怀之中难免夹杂一些讥讽“怕不是什么好人家…”,更有甚者还没了解过,就对自己的孙子说:“以后不许跟他玩。”

小区出门口除了饭店就只有一个洗车房,她会在哪里呢?

时间大概过去了半个小时,正午的太阳渐渐浓烈,再活蹦乱跳的崽子也架不住这番暴晒,再说悉数开进来的车辆,正提醒着坐在门口晒太阳的婆媳,自家男人回来了。

城市大了,人心远了,不是谁的问题,谁都有自己的问题。

“原来好好的,听说是被女人骗了,傻了。”

婆婆又跑去询问,女人如实相告,“孩子不想活了,我活着有啥劲呢?”

“不是,是因为当兵时被人吓的,不敢出门。”

最后,连物业都忘记了这家白天还有个孩子在,索性整个小区的人,也便忘了。

不一会儿,母亲带着遮阳的帽子下来,明明是遮阳,汗水却一直往下流。

物业一看不好,急忙呼喊,这才想起来,根本不记得这家人名姓,只好自顾地说:“四楼的,你们下来了吗?”

还是不见那儿子出门,还是总能见到妈妈买饭匆匆回来,再急忙的赶回去洗车。

“你们说的都不对,都是他妈惯得。”

婆婆是个善良的人,刚搬来就给对方送去了自家做的饼,却没想到被女人拉着念叨了一阵家常。回来的路上还想,原来竟也是苦命人家。

妈妈拿着刚买的饭菜走回来,各家的窗户早就炊烟袅袅,香气逼人,不知是不是这些香味起了助推的作业,孩子的叫骂声音,反而更大了。

茶余饭后的谈资,谁家的情况总是不变的话题,婆婆看着楼下席地而坐的娘女,点了点头。

一。

消防员还没到,有人耐不住了,只骂街。婆婆问:‘那家好像还没动静?’

“为什么一定要住在这里?”

“那为啥不想活?”

这样的对话没过几日众人已经熟悉,进出之外没有人再去关注这是谁家的孩子,大家心领神会的连唾沫都不在浪费一滴,只在看到女人的时候,点头示意。

母亲的话听不大真,却能听到别的家念叨“这样的儿子,掐死了省心。”

女人只管自个哭着,半句不肯多说。

事后才知道,那孩子在打游戏,女人怎么喊都不走,可这着火的信息竟是他家第一个知道,最后究其原因,原来是一楼的煤气泄露,也是后怕的很。

自从住进来的那日见过儿子,便再也没见其下过楼房,有日整栋楼停电,物业挨家挨户上去敲门询问电器使用情况,明知道他在家,但是任其如何敲,门都紧闭不开。

过了一会儿,一个身影飞奔了下来,来回跑了两趟,先是背着一个人,后来背着电脑主机。

原来是废人啊。

都以为绕开人群就能绕开是非,没想到来了这里也还是有人不停的嚼舌根。女人恨恨的跟婆婆说这话,仿佛有一种家乡人的亲近,婆婆不敢靠太近。

他的妈妈似乎看起来有点窘迫,“因为刚找的工作就在出门口那里。”

这话被传出来的时候,母子已在这楼里住了三五载,再不熟悉的邻里,也能打探出消息,毕竟那老一辈家乡里总有故事不是。

“不啦,回去做饭呢。”

窄旧的楼梯间里有些滑稽,层面的灰让人想摸鼻子,俩人之中最先感到不适的果然还是儿子。

二。

没有给人太多思考的空间,中午还没到儿子的咒骂就从窗间飘出“你他吗的怎么还不切给我买饭。”

后来想想,自己这点叹息不过是站在制高点上的悲悯,天知道谁有这个资格,敢谈同情。

这倒没什么,似乎二人已习惯于此,甚至连头都没抬一下就搬了进去。

四。

相关阅读

言情后花园©2020